广告
集团新闻
要闻速递 您现在所在位置: 首页 > 集团新闻 > 要闻速递
直击一线丨最美逆行 青春向前——六勇士海螺沟景区抗震救灾侧记
作者:亚新注册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时间:2022-09-19 浏览量:
        自泸定“9·5”地震发生后,四川资源下属冶勘设计集团第一时间派出了一支由6名年轻队员组成的应急排查小分队,孤军深入海螺沟景区一号营地,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9月10日中午,笔者见到了当日刚返回的六位勇士。“我们只是完成了组织交给我们的任务,这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应急排查小分队队长、共产党员谢睿如是说。在这个沉默寡言、胡子拉碴的年轻人身上,丝毫看不到他们经历的巨大挑战和克服的重重困难,只看到他们顺利完成一号营地实地排查任务满心的欣慰。
 
不畏艰险勇向前
      这是一支历经磨难、敢于逆行的团队。因道路损毁严重,交通彻底阻断,6日上午,他们背负设备携带干粮,伴随着余震带来的崩塌落石,涉险挺进,徒步8小时行至无路,被迫折返。7日上午,经对接应急救援指挥部军用飞机支援,小分队空降进入了任务区。由于山上降雨不断,雾气弥漫,飞行条件严重受阻,无法及时接应队员们返程,原本次日上午出山的计划被打破。但这丝毫不影响大家的工作热情,他们干劲十足,第一时间投入到地灾排查工作中来。他们很快又意识到,如果飞机不能及时到达,可能会面临物资短缺、无以为继的困境。在紧张危险的环境下,队员们啃干粮、住睡袋,尽量减少消耗。由于山中通讯完全断绝,他们仅靠卫星通讯电话每半个小时发送一次信息向外界报送平安,最终在任务区坚守了3天3夜,方才等到飞机救援。(照片来源:新华社)
 
团结协作聚合力
        这是一支朝气蓬勃、守望相助的团队。2个80后,4个90后,最大的年仅34岁,最小的只有25岁,今年7月刚参加工作。为了尽快且更加精准的掌握震后景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情况,在队长谢睿的带动下,队员们克服了心中的恐慌,相互加油打气。由于通讯不畅,面对余震及落石等安全隐患,队员们相互抱团,通过对讲机保持联系,即使上厕所也要报备。由于休息区在高位崩塌点下方值班室,为保障自身安全,队员们在夜间轮流值守,4人休息2人放哨,两小时左右轮换一次。山里的夜,余震时有发生,伴随着山风呼啸,夜雨飘摇,轮值队员在第一时间唤醒了正在熟睡的队友,警惕地观察着四周情况,当一切归于宁静,白天的辛劳让大家又沉沉睡去……六位勇士就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三个夜晚。
 
党员先锋做示范
        这是一支冲锋在前、勇挑重担的团队。根据四川资源“支部建在项目上”的工作要求,公司项目部即时成立临时党支部,让党旗在抗震救灾一线高高飘扬。6位勇士中,有2名正式党员,1名预备党员,3名入党积极分子,成立了临时党小组,充分体现了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践行“我是党员我先上”。在技术交底暨战前动员会前,当磨西镇应急抢险指挥部领导询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需要补充的时候,队员里年龄最小的入党积极分子姚余文腼腆而不失坚定的说:“虽然我是第一次参加灾后抢险,但我会坚决服从安排,保证完成任务,希望党组织考验并能够早日接纳我。”另外两名入党积极分子李奇、张阳也随即做出相应表态。
 
技术支撑显身手
        “我参加了三次以上的灾后抢险工作,我有经验,我申请进山排查!”年仅30岁的地理信息专家胥军均目光坚毅。就这样,他们组成了海螺沟景区唯一一支应急排查专业技术团队。这支队伍由1名高级工程师和4名工程师、1名技术员组成,踏上军用飞机后,他们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开展空中观测,在地质灾害发育突出的一号营地降落,并采用“地空结合”的方式对景区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8日清晨,当嘀嗒的雨声持续轻拍房顶和窗户时,应急抢险队员们清晰的认识到已不具备接返的条件。“今天我们肯定出不去了,既然暂时不能出去,我们就查漏补缺,分类施治。”工程师景继棚提议道。大家一边利用无人机对全域开展二轮实测,一边对重大隐患点开展更加精细的调查。经过两轮排查,获取了更多灾后数据,为该区域内次生地质灾害应急排危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10日上午,阳光洒向了被它遗忘了3天的山间,海螺沟景区一号营地终于开放了飞行通道,六名勇士平安返回磨西镇应急抢险指挥部。原本计划短暂休息的他们却因紧张的工作任务不得不放下疲惫,马上投入了新的工作,着手整理数据,为后方技术人员提供有力保障。

友情链接 集团单位